關懷協會理事長致詞

各位貴賓、會員大家好:

  「六月」這個令人振奮的時刻,終於到來。健保局繼去年2月開放腹主動脈支架健保給付後,今年六月一日起,亦將胸主動脈支架納入健保給付項目。此項福祉,不但,免除了患者及家屬術前心理與動輒背負數十萬財務的雙重負擔,也解除了醫者面對家屬,執行該微創術式自費醫材之壓力。

  回顧民國88年,台北榮民總醫院首次引進此項技術,治癒國內第一位腹主動脈瘤病患以來,相繼引領開創胸及腹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各項微創技術的精進與研發,同時也帶領台灣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成功完成技術轉型,如今也已開花結果,遍及全國各地。然而動脈瘤仍總是被誤為不治之症,患者及家人初聞當下,內心有如晴天霹靂、焦躁不安,是許多過來人,心中共同的痛。尤其當血管瘤從3公分一路追蹤擴張至5公分需手術時,擔心不定時炸彈何時破裂,忐忑不安。醫護人員的叮嚀能否免除破裂的危機與心中的焦慮?身為醫者可以體會,但卻無法真正分憂解勞,加上手術術式多元化,有傳統與支架血管微創或混合術式,如何兼顧長期耐用性與手術風險及併發性之間權衡,作出正確的選擇?風險評估又包括了哪些?又代表甚麼意義?新術式確實符合患者狀況?支架又有哪些品牌、材質又有哪些差異?將來如何追蹤?又有哪些注意事項…這些都是患者與家屬最關心的問題。然而這些資訊如何取得呢?

  六年來,台灣已然進入了主動脈瘤微創術式新紀元,這樣的聲音,來自我們的患者,這些是除了醫療外,大家最關切及擔心的問題。我常思考,雖然階段性地本人已帶領台灣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技術轉型,進入了這個治療的新時代。吾亦竭盡所能不吝貢獻所知所學,透過各種場合推廣教育演講,六年來已然使用這些新技術,治療近千位患者。然而這些醫療貢獻仍屬杯水車薪,微不足道。我們需要結合大眾的力量,共同關心,創造我們醫療新環境。於是在大家的鼓勵與敦促下發起「台灣動脈瘤關懷協會」,協會的成立與主要任務,乃結合大家的智慧與力量,不但能藉此增進病友互相支持、鼓勵與關懷並協助患者妥善醫療與復健,進而透過資訊提供,提升大眾對動脈瘤正確的認識,進一步積極的提醒國人,早期飲食及生活型態養生之道的實踐,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亦希望透過全國性學術研究與統計分析,做成結論。進而形成醫療政策改進方向之建議,期望幫助國家醫療資源之正確投資,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對於健保給付上市後的醫療器材進行監控分析,期望能扮演去蕪存菁的催化劑,避免因醫材大量開放後,價格競爭形成劣幣驅逐良幣之不良效應。

  所以,我們明白吾等尚有一段漫長的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實踐,未來「台灣動脈瘤關懷協會」尚需大家無私奉獻與熱情參與。相信唯有同心協力、秉持初衷,方能使我們的理念得以實踐。

社團法人台灣動脈瘤關懷協會 理事長 施俊哲 敬上

中華民國100年6月11日